外科手術后拆線法介紹
發布日期:2016-09-21 00:00 作者: 來源:http://www.dang6s.com 點擊:
無菌手術切口,局部及全身無異常表現,,巳到拆線時間,切口愈合良好者。面頸部4~5日拆線;下腹部會陰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關節處可延長一些,減張縫線14日方可拆線。
傷口術后有紅、腫、熱、痛等明顯感染者,應提前拆線。
遇有下列情況,應延遲拆線:
嚴重貧血、消瘦、輕度惡病質者。
嚴重失水或水,電解質紊亂尚未糾正者。
老年患者及嬰幼兒。
咳嗽沒有控制時,胸、腹部切口應延遲拆線。
準備工作
無菌換藥包。小鑷子2把,拆線剪刀及無菌敷料等。
操作方法
取下切口上的敷料,用乙醇由切口向周圍消毒皮膚1遍。
用鑷子將線頭提起,將埋在皮內的線段,拉出針眼之外少許,
再用乙醇消毒皮膚一遍后覆蓋紗布,膠布固定。
初期完全縫合的切口,分哪三類?
(1)清潔切口:指縫合的無菌切口,如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等。
(2)可能污染切口:是指手術時可能被污染的縫合切口,如胃大部分切除術等。
(3)污染切口:是指鄰近感染區或組織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闌尾穿孔的切除術。
傷口愈合分哪幾級?
(1)甲級愈合:是指愈合優良,沒有不良反應的初期愈合。
(2)乙級愈合:是指愈合欠佳,愈合處有炎性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積液等,但未化膿。
(3)丙級愈合:是指切口化膿,需要作切開引流。
資訊來源:血液透析護理包 生產商 揚州永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