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尿包廠家分析手術病人術前禁食飲的原因
發布日期:2017-09-20 00:00 作者: 來源:http://www.dang6s.com 點擊:
在手術前一日,我們會對病人進行術前訪視,通過觀察,有些病人誤認為反正明天手術,一天都不能吃飯,索性頭天晚上吃個夠;還有些病人會因為對手術的恐懼以及擔心進食會影響手術而不敢進食。這些對術前禁食的理解誤區,反而會對病人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會影響手術的正常進行。
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禁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麻醉誘導時空腹,避免發生反流、肺誤吸;另外麻醉可以減弱喉的保護性反射,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性。對于胸腹部手術,可以充分暴露術野,胃腸道手術時對禁食的要求還會更高,同時還要進行嚴格的腸道準備,進行術前灌腸等措施清理消化道。Mendelson在1946年就指出,產科患者即使禁食飲,在全麻過程中肺誤吸的發生率亦較高,主要與產科患者孕期的生理與解剖的改變有關;動物實驗也證實,肺損傷的程度隨著誤吸物質的增加以及ph值的降低而加重。因此,嚴格的禁食制度(午夜后禁食)成為一種常規,并且延續了幾十年。
對于全麻病人來說,在進行氣管插管和拔管時,有些病人會因為氣管導管刺激咽部,而反射性的引起病人嗆咳,清創縫合換藥包如果病人沒有禁食或禁食時間不夠,很有可能使嘔吐物進入支氣管,引起病人窒息,甚至于危及病人的生命。如果這些反流的胃內容物得不到及時的清除,還可以進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并發癥。在臨床中因禁食水不完全,而引起上述并發癥,甚至死亡的病例并不罕見。對于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來說,麻醉所阻滯的范圍是局限的,但如果麻醉平面過高,可引起血壓下降,大腦供血不足時也可出現惡心、嘔吐。手術中,胃腸道的牽引反射也會引起病人的惡心、嘔吐,給病人帶來麻醉風險。對于臂叢等神經阻滯麻醉的病人,由于術中使用麻醉藥物及病人的年齡、性別、手術時間以及胃腸道反應等因素,也可以造成病人惡心、嘔吐,進而導致誤吸的危險,所以也要求嚴格禁食飲。而對于局部麻醉的手術,病人是始終保持清醒的狀態,手術也相對不大,故在術前禁食方面并沒有嚴格的要求,但實際工作中,也會偶見病人術中出現惡心、嘔吐的現象,一般病人咳嗽反射良好,無需進行氣道保護,只需注意病人體位易于清理口咽部分泌物或異物既可,多采取頭偏一側或俯臥位。
那么,手術前病人應該從什么時間禁食呢?有什么要求嗎?其實,這與病人的個體狀況、年齡、手術部位等有著直接的關系。1999年美國麻醉協會(ASA)頒布了麻醉前禁食固體食物8小時、術前2小時禁飲及麻醉前1~2小時口服術前藥的新指南;我國規定成人擇期手術術前禁食8小時、禁飲4小時。而對于糖尿病病人來說,病人耐受力差,容易出現酸中毒及昏迷,應盡量縮短術前禁食時間,以免發生酮性酸中毒。對于嬰兒,母乳屬于固體食物,應禁食6小時,有研究表明,母乳在排空明顯快于非母乳制品。所以應該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來分別對待。長時間禁食禁飲會加重應激反應,造成病人出現口渴,饑餓;易激惹、焦慮、頭痛、脫水、低血容量、低血糖等癥狀。值得注意的是肥胖患者對禁食所造成的不良反應會更加顯著。如果術前2小時飲用清亮液體可稀釋分泌的胃液并刺激胃排空,反而降低殘余胃液量,減少病人的口渴、低血糖等反應。為了預防不良反應發生,對不能較準確確定具體手術時間的病人,特殊病人如年老體弱、嬰幼兒或術中出血可能較多者,建議術前6小時開始進行靜脈液體治療,包括預防性抗生素應用,給予H2受體阻斷劑降低胃液酸性,以減少不良反應。 醫務人員應幫助病人術前正確選擇食物的種類:如術前8小時禁食油煎、高脂肪性和產氣食物(番薯等),飲料宜采用無渣果汁、葡萄糖水、粥、湯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液體,但不包括牛奶、含脂肪的飲料,強調病人嚴格執行禁食飲醫囑,不進食任何食品和飲品。
特別要提到,對于急診手術病人,發生誤吸的幾率增加,所以我們有著更加嚴格的禁食禁飲要求。急診手術,胃腸道疾患及服用可延緩胃排空的藥物 等情況時,禁食時間應在十二小時以上。剖腹產手術病人由于孕期生理改變,所以胃排空時間較正常人延遲,胃內容量較大,所以此類手術病人均按“飽胃”情況處理。急癥、急救病人如顱腦損傷、腦出血等需緊急手術以搶救生命,術前病人飲食情況則無需強調。
術前禁食飲問題,麻醉界目前有很多新的理解與認識,也在不斷更新理念和理論,也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廣大醫護人員應更新觀念,為病人術前禁食禁飲進行全面宣教,來正確指導病人正確執行醫囑,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促進病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