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塑料頭皮夾的應用有哪些嗎?
發布日期:2017-12-13 00:00 作者: 來源:http://www.dang6s.com 點擊:
顱腦手術所用較大的手術切口,總要使用頭皮夾,但多用其夾閉止血功能,而關顱時常先取下頭皮夾,后縫合一段帽狀腱膜,再縫合頭皮層,這樣頭皮切口斷面會持續出血數十分鐘,出血量達數十至上百毫升,對患者產生一定損害。進一步改進、推廣頭皮夾使用方法,可更利于患者及手術操作。
1 塑料頭皮夾的應用
塑料頭皮夾:規格為長1.5 cm、直徑0.8 cm[1],手術前,用直尺在切口線上每隔2 cm劃一標記線,術中要點是上夾時必須按線安放整齊,這樣各夾之間才可留出0.5 cm 間隙供縫合帽狀腱膜層。見圖1。
在上夾前,用雙極電凝活躍出血之小動脈,否則需返工再止血。普通滲血能直接夾閉。
太薄的頭皮會使夾力變小,不易止血,可于皮緣上墊紗布增加厚度。太厚的頭皮使用小號頭皮夾,會因夾口夾力太大,時間過長易發生皮緣缺血、壞死、易感染。當手術時間過長時,應間斷放松或取下夾子,數分鐘后再換新位置重夾一次。
手術開始時應一刀切開頭皮全層,但不應同時切開骨膜或筋膜肌肉層。否則易將多層組織夾于皮夾內。影響皮緣翻起,干擾下一步操作。反之,若沒將頭皮邊緣適當剝開,則皮夾伸入太淺,夾持過松,易松脫及止血不徹底,影響術野。應盡力推夾到底。拔出皮鉗時用一手指抵住,避免松脫錯位。去夾時應用鉗子撐開后移除,不要用鑷子拔脫。而使皮緣受擠壓,牽拉出血,也擠挫傷組織,影響愈合。
2 縫合及結扎
整齊放置頭皮夾后,每夾間有 2 cm 距離可供縫合頭皮2針,如圖所示進針位置,術畢先于頭皮夾前后兩個間隙預留縫合帽狀腱膜線,暫不打結,再繞頭皮夾預置全層頭皮縫線2針,去除這個頭皮夾,先打結前一個間隙的帽狀腱膜層縫線,如(1)再結扎兩個皮膚縫線。依次再縫下一個頭皮夾間隙之帽狀腱膜縫線c,之后再結扎預縫線;(2)及cd兩針全層線。理由是:先去皮夾而結扎頭皮線,下個間隙的腱膜縫線b縫合時不易出針,耗費時間。先結扎帽狀腱膜線如a,后去頭皮夾,則不易扎緊。另一變通是,如此交替縫合一段皮瓣切口如其皮下abcd、皮膚縫線abcdef,再逐個取去每一個皮夾,逐次結扎其皮下abcd、皮膚縫線abcdef。這樣可在無血視野下操作,減少出血量。優點:用此法直視下先縫合全層,將避免傳統方法上先去掉皮夾,后縫合帽腱膜層多針,打結后,于仍持續出血干擾下,再縫合頭皮全層時全憑個人手感,其縫合深度過淺時易漏縫帽狀腱膜層,使皮下積血,過深時將骨膜肌肉層一起縫扎,引起疼痛。尤其去骨瓣減壓伴腦腫脹時盲目縫合頭皮,有可能傷及硬膜及大腦皮層,發生腦損傷出血而不自知,偶有縫住引流管,明顯增加術后并發癥。另一技巧是清創縫合換藥包時頭皮縫線與帽狀腱膜縫線不要在垂直重疊位置上,對術后止血及對皮美觀均有益。
3 手術貼膜問題
上頭皮夾時可將貼膜夾入,直至手術結束要縫合頭皮時,沿兩側切口的皮夾外緣剪去數厘米寬形成無貼膜空窗,以免被縫線縫上干擾操作,去單一個頭皮夾后,將其內殘留貼膜同時移出,再打結頭皮全層縫線。若將貼膜扎入縫線,存留一周,在空氣干燥地區問題不大,在溫暖潮濕地區,可能引流不暢,影響換藥效果而感染。
用此法縫合后,帽狀腱膜層縫線間距2 cm,頭皮縫線間隔9~11 mm,可于8天拆線,無切口裂開之虞。并減少腱膜縫線操作45%,減少異物,節約時間5~15 min,并爭取達到無失血下縫合切口。優點為:直視下縫合,層次清楚,對位準確,杜絕漏縫腱膜或錯縫下一層的可能,避免縫及硬膜或損傷大腦皮層血管。提高縫合效率,縮短關顱時間,減少頭皮切口出血量,減少異體輸血量及反應,保證患者安全。對位縫合正確則愈合快,瘢痕小,美觀。